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楠西區位於臺南市東北端,屬阿里山餘脈尾陵地帶,東鄰南化區,南接玉井區,西連東山區、六甲區、大內區,北與嘉義縣大埔鄉為界。面積109.79平方公里。四界環山,中央為大武壟盆地,水果是楠西區主要農產,也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。主要的農產有:楊桃、梅子、棗子、芒果、龍眼,種類多,質量豐富,稱是「百果之區」,為一典型之農業鄉。楠西區舊稱「茄拔」,是為西拉雅系「大滿亞族」(昔稱大武瓏社),俗稱「四社熟番」茄拔社的舊址;在平埔族西拉雅系進住前,曾是鄒族活動的地區。學界認為茄拔社,可能是由今善化區嘉南里的「茄拔」遷徒而來,因位於內山,所以又稱「內茄拔」;另因附近有一座茄拔山,故也稱「茄拔山後」;據聞茄拔即指「木棉」,(馬來語KABAS)。 清道光年間,本區隸屬於「台灣府台灣縣善化里西堡」,光緒年間以此地,位在「楠梓仙溪」之西側,因而更名為「台南府安平縣楠梓仙溪西里」。日治時期於民國九年改稱為「楠西庄」,隸屬於台南州新化郡轄區。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改設為「楠西鄉」,原轄區有六村,民國五十九年,楠西村因人口數較多,另析設東勢村,現今共有楠西村、灣丘村、密枝村、照興村、鹿田村和龜丹村等七個村。民國九十九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合併成直轄市,故本七個村落改為楠西區的七個里,屬於臺南市的轄區。

 

楠西衛生所於民國四十年四月創立,最初成立由鄉公所督導,並補助部份經費,四十八年三月興建職員宿舍平房二棟,六十三年七月一日正式獨立,直屬縣衛生局管轄,歷經謝榮泉、歐水田、張學鵬、郭天恩、劉允明等五任主任,目前是蘇恩生醫師服務,六十九年三月於衛生所舊址,改建二層樓辦公廳。為了顧及偏遠地區醫療業務不足,於民國七十一年一月成立照興衛生室,同年三月成立龜丹衛生室,同年六月成立密枝衛生室,七十六年一月十五日成立群體醫療職業中心,並於同年十一月擴建治療室,X光室及醫師宿舍一棟。自群體醫療職業中心及衛生室設立後,對民眾的醫療保健服務,由以前的叫被動式改成主動式,一方面省去患者奔波就醫之苦,另一方面也主動灌輸給民眾一些衛生保健常識,擔任起維護楠西區區民的健康照護。

標籤:#沿革發展